簋 异体字
拼音 guǐ
注音 ㄍㄨㄟˇ
部首
部外笔画 12画
总笔画 17画
详细解释

基本字义

guǐ ㄍㄨㄟˇ

◎古代盛食物器具,圆口,双耳。

宋本廣韻

廣韻目次:上五旨

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攝 韻部 国际音标 罗马字
居洧 脂B合 上聲 合口三等 脂B kwi kyix/kwyy

用手指左右滑动查看全部

详细字义

guǐ

〈名〉

(1)(会意,从竹,从皿,从皀。本义: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,圆口,两耳或四耳)同本义 [a round- mouthed food vessel with two or four loop handles]

簋,黍稷方器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皆云圆曰簋,谓内圆也。——《周礼·舍人》注

二簋可用享。——《易·损》

每食四簋。——《诗·秦风·权舆》

宰夫设黍稷六簋。——《仪礼·公食礼》

陈馈八簋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伐木》

鼎簋十有二。——《周礼·掌客》

饭土簋。——《史记·始皇纪》

臣闻昔者尧有天下,饭于土簋,饮于土簠。——《韩非子·十过》

管仲镂簋朱紘,山节藻棁,孔子鄙其小器。—— 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
(2)又如:簋廉(盛酒的瓦器);簋实(置于簋器的黍稷)

康熙字典

【未集上】【竹部】

簋·康熙筆画:17·部外筆画:11

〔古文〕朹《廣韻》居洧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矩鮪切《正韻》古委切,音晷。《說文》黍稷方器也。《廣韻》簠簋,祭器,受斗二升,內圓外方曰簋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旊人爲簋,實一觳,崇尺。《疏》祭宗廟用木簋,今此用瓦簋,祭天地及外神,尚質,器用陶瓠之意也。《易·損卦》二簋可用享。《註》離爲日,日體圓。爲木,木器圓。簋象,則簋亦以木爲之也。《詩·秦風》於我乎每食四簋。《傳》四簋:黍稷稻粱。《周禮·地官》舍人凡祭祀共簠簋。《儀禮·公食大夫禮》宰夫東面坐啓簋會,各郤于其西。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墨者尚堯舜,言道其德行,曰食土簋。《註》用土作簋。

據考證:〔《傳》四簋,黍稷稻梁。〕謹照原文稻梁改稻粱。〔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墨者尚堯舜,道其德行。〕謹照原文尚堯舜道爲句,言其德行爲句,言字不可省,謹增言字。

说文解字
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
【卷五】【竹部】簋

黍稷方器也。从竹从皿从皀。,古文簋从匚飢。匭,古文簋或从軌。朹,亦古文簋。居洧切
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
黍稷方器也。周禮舍人注曰。方曰簠。圓曰簋。盛黍稷稻粱也。掌客注曰。簠,稻粱器也。簋,黍稷器也。秦風傳曰。四簋,黍稷稻粱也。按毛意言簋可以該簠。鄭注則據公食大夫禮分別所盛也。許云簋方簠圜。鄭則云簋圜簠方。不同者,師傳各異也。周易。二簋可用享。鄭注云。離爲日。日體圓。巽爲木。木器圓。簋象。聘禮竹簋方注云。竹簋方者,器名。以竹爲之。狀如簋而方。賈疏云。凡簋皆用木而圓。此則用竹而方。故云如簋而方。宋刻單行疏內簋字凡四見。今本依釋文改經注疏皆作簠字。非也。巳上可證鄭確謂簋爲圓器。周禮疏云。孝經陳其簋簠注云。內圓外方受者。直據簠而言。若簋則內方外圓。孝經鄭注,說者謂鄭小同之注也。賈所引文亦不完。則無用湥求矣。而秦風釋文有內圓外方曰簠,內方外圓曰簋之文。葢本孝經注。聘禮釋文則又方圓字皆互易之。自相乖剌。聶崇義曰。舊圖云內方外圜曰簋,外方內圜曰簠。與秦風音義合。廣韵曰。內圓外方曰簋。歐陽氏集古錄曰。簋外方內圓。與聘禮音義合。攷圜器之內爲之方。方器之內爲之圜。似以木以瓦以竹皆難爲之。他器少如是者。恐孝經注不可信。許鄭皆所不言也。鄭注禮曰。飾葢象龜。葢者意擬之詞。注禮器云。大夫刻爲龜形可證也。聶氏,陳氏禮圖皆於葢頂作一小龜。誤解一葢字耳。見考工記圖。从竹皿皀。合三字會意。按?古文或从匚,或从木。葢本以木爲之。大夫刻其文爲龜形。諸侯刻龜而飾以象齒。天子刻龜而飾以玉。其後乃有瓦簋。乃有竹簋方。因製从竹之簋字。木簋竹簋禮器。瓦簋常用器也。皀,榖之馨香。謂黍稷也。居洧切。古音在三部。讀如九。

方言集汇

粤语:gwai2

客家话:[台湾四县腔]kui3[客英字典]kwui3kwui3[海陆丰腔]kui3[宝安腔]kui1[梅县腔]gwi3

English

a square basket of bamboo for holding grain used at sacrifices, feast

簋字组词
带簋的成语
学习应用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