蛾 异体字
拼音 é
注音 ㄜˊ ㄧˇ
部首
部外笔画 7画
总笔画 13画
详细解释

基本字义

é ㄜˊ

◎昆虫,与蝴蝶相似,体肥大,触角细长如丝,翅面灰白,静止时,翅左右平放,常在夜间活动,有趋光性:子。眉。扬(眉扬,形容美人笑貌)。绿。飞扑火。

其他字义

yǐ ㄧˇ

◎古同“蚁”。

宋本廣韻

廣韻目次:下平七歌

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部 韻攝 罗马字 国际音标
五何 平聲 開口一等 nga ŋɑ

用手指左右滑动查看全部

廣韻目次:上四紙

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部 韻攝 罗马字 国际音标
魚倚 支B開 上聲 開口三等 支B ngiex/ngyee ŋĭe

用手指左右滑动查看全部

详细字义

é

〈名〉

(1)(形声。从虫,我声。本义:蛾子。昆虫。形似蝴蝶,体躯一般粗大,四翅,静止时平放体侧。多在夜间飞行)

(2)同本义 [moth]

禽兽虫蛾。——《列子·黄帝》

朱蛾其状如蛾。——《山海经·海内北经》

(3)又如:蛾罗(即蛾子);蛾蝶(指飞蛾);蛾眉(指飞蛾)

(4)蛾眉的简称 [beautiful eyebrows]

扬蛾微眺。——魏·曹丕《答繁钦书》

(5)又如:蛾黄(淡黄色);蛾黛(女子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)

(6)形似蛾的某些高等菌类植物 [some fungus similar to or likened to a moth]。如:木耳,桑耳,亦称为木蛾,桑蛾

(7)另见 yǐ

基本词义

〈名〉

(1)蚂蚁。后作“蚁” [ant]

扶服蛾伏。——《文选·扬雄》

蜂蛾微命,力何固?——《楚辞》

(2)又如:蛾子(幼蚁);蛾附蜂屯(像蚂蚁和蜜蜂一样聚集);蛾封(蚂蚁衔土于穴外堆成的小丘);蛾斗(蚂蚁争斗)

(3)另见 é

英汉互译

millermothscalewing

康熙字典

【申集中】【虫部】

蛾·康熙筆画:13·部外筆画:7

《唐韻》五何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牛何切,音莪。《玉篇》蠶蛾也。《韻會》蛾似黃蝶而小,其眉句曲如畫。《爾雅·釋蟲》蛾羅。《疏》此卽蠶蛹所變者也。《埤雅》繭生蛾,蛾生卵。《大戴禮》食桑者有絲而蛾。《前漢·文帝紀》建昭元年秋八月,有白蛾羣飛蔽日。《師古註》蛾若今之蠶蛾類也。

又飛蛾。《古今注》飛蛾善拂燈。一名火花,一名慕光。

又蛾眉。《詩·衞風》螓首蛾眉。《前漢·揚雄傳》知衆嫭之嫉妬兮,何必颺纍之蛾眉。《師古註》蛾眉,影若蠶蛾眉也。

又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註》見《姓苑》。晉大夫蛾析之後,魏平東將軍蛾靑。

又影蛾,池名。《三輔黃圖》影蛾池,武帝鑿池以玩月,使宮人乗舟弄月影。

又與俄同。《前漢·外戚傳》孝成班偼伃,帝卽位,選入後宮,始爲小使,蛾而大幸。《師古註》蛾、俄古字通用。

又《廣韻》魚倚切,艤上聲。與蟻同。《禮·樂記》蛾子時述之。《註》蛾,蚍蜉也。《後漢·皇甫規傳》張角等皆著黃巾爲標幟,時人謂之黃巾,亦名爲蛾賊。《註》卽蟻字。喻賊衆多,故以爲名。

又人名。《左傳》蛾析。亦音魚綺切。《爾雅》作。《集韻》本作

说文解字
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
【卷十三】【虫部】蛾

羅也。从虫我聲。五何切〖注〗臣鉉等案:《爾雅》:蛾羅,蠶蛾也。部已有。或作。此重出。
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
也。俗作蚍蜉。非是。今正。蟲部曰。蠶,大螘也。析言之也。渾言之則凡螘皆曰。爾雅。蚍蜉,大螘。小者螘。亦是析言。从虫。豈聲。魚綺切。按當魚豈切。古音在十五部。廣韵入尾韵者,古音也。入紙韵者,緣蟻字而合之也。

方言集汇

粤语:ngai5ngo4

客家话:[台湾四县腔]ngo2[宝安腔]ngo2[海陆丰腔]ngo2[客语拼音字汇]ngo2[梅县腔]ngo2[客英字典]ngo2[东莞腔]ngo2

English

moth

蛾字组词
带蛾的成语
学习应用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