苓 异体字
拼音 líng
注音 ㄌㄧㄥˊ
部首
部外笔画 5画
总笔画 8画
详细解释

基本字义

líng ㄌㄧㄥˊ

1、指“茯”。

2、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。

3、古同“零”,零落。

宋本廣韻

廣韻目次:下平十五青

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攝 韻部 国际音标 罗马字
郎丁 青開 平聲 開口四等 lieŋ leng

用手指左右滑动查看全部

词性变化

líng

〈形〉

(1)零落。同“零” [decayed]

得气者蕃滋,失时者苓落。——《汉书·叙传上》

(2)又如:苓落(草木凋落。同“零落”)

(3)草木青翠 [verdant]。如:苓茏(草木青翠茂盛的样子)

详细字义

líng

〈名〉

(1)(形声。从艸,令声。本义:植物名。苓耳,即卷耳)

(2)药草名。茯苓、猪苓皆简称苓。茯苓是寄生于松树根下的一种菌类植物。猪苓是枫树苓,生于枫根下的一种植物。二者均可入药 [the cocklebur]

苓,卷耳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失时者苓落。——《汉书·叙传》

山有榛,隰有苓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简兮》

(3)又如:苓龟(中药名。即茯苓。因上等茯苓乌龟状而得名)

(4)猪屎 [pig dung]。如:苓通(喻贱物。猪粪叫苓,马粪叫通)

康熙字典

【申集上】【艸部】

苓·康熙筆画:11·部外筆画:5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郞丁切,音靈。《說文》卷耳也。《爾雅·釋草》菤耳,苓耳也。《註》卷耳形似耳,叢生如盤。《陸璣疏》可煑爲茹,滑而少味,四月中生子,如婦人耳璫。幽州謂之爵耳。《博雅》苓耳,枲耳也。

又《詩·邶風》山有榛,隰有苓。《傳》苓,大苦也。

又茯苓,藥名。《淮南子·說山訓》千年之松,下有茯苓。《魏志》潁川郤儉,能辟穀餌茯苓。

又豬苓。《本草註》其塊黑,似豬矢,故名。《韓愈·進學解》是猶昌陽引年,而進以狶苓也。

又地名。《晉書·地理志》扶苓縣,屬九德郡。

又通零。《說文》草曰苓,木曰落。

又《集韻》靈年切,音蓮。草名。《枚乗·七發》蔓草芳苓。《註》古蓮字。《韻會》亦作蘦。

又作

说文解字
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
【卷一】【艸部】苓

卷耳也。从艸令聲。郎丁切
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
苓耳,逗。二字各本脫。今補。說見苦字下。卷耳艸。艸字各本作也。今依韵會所引。釋艸,毛傳皆曰。卷耳,苓耳也。从艸。令聲。郞丁切。古音在十二部。

方言集汇

粤语:ling4

客家话:[台湾四县腔]lin2[梅县腔]lin2[海陆丰腔]lin2[宝安腔]lin2[客语拼音字汇]lin2[客英字典]lin2

English

fungus, tuber; licorice

苓字组词
学习应用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