袒 异体字
拼音 tǎn
注音 ㄊㄢˇ
部首
部外笔画 5画
总笔画 10画
详细解释

基本字义

tǎn ㄊㄢˇ

1、脱去上衣,露出身体的一部分:露。

2、不公正地维护一方:护。偏。左

宋本廣韻

廣韻目次:上二十三旱

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部 韻攝 罗马字 国际音标
徒旱 上聲 開口一等 danx/daan dʰɑn

用手指左右滑动查看全部

廣韻目次:去三十一襇

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部 韻攝 罗马字 国际音标
丈莧 山開 去聲 開口二等 tranh/daenn ɖʰæn

用手指左右滑动查看全部

词性变化

tǎn

〈动〉

(1)表白 [vindicate]。如:袒开(毫无掩饰地敞开);袒荡(垣率,不做作)

(2)偏袒 [give unprincipled support to]。如:袒庇(袒护包庇);袒护 “襢”

(3)另见 zhàn

详细字义

襢 tǎn

〈动〉

(1)(形声。从衣,旦声。本义:绽开)

(2)同本义 [burst;splig]

袒,衣缝解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(3)脱去上衣,露出身体的一部分 [strip oneself naked to the waist]

乃右肉袒于庙门之东。——《仪礼·遂觏礼》

劳毋袒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》

袒右。——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
袒胸露乳。——明·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
(4)又如:袒臂(袒露胳膊。表示奋发、激昂或愿意归降);袒肉(脱去上衣,裸露肢体。古人谢罪或祭礼时的一种表示);袒肩(袒膊。袒露右肩);袒开(袒露解开)

(5)古代行礼时脱去上衣的左袖,露出裼衣 [expose arm]

于是汉王为义帝发丧,袒而大哭。——《汉书·高帝纪》

(6)又如:袒左(古代行礼时,袒出上衣之左袖,以左袖插入前襟之右,而露出裼衣,或袒所有衣服之左袖,而露出左臂。古代凡礼事皆左袒);袒免亲(指五服以外的远亲);袒哭(袒左痛哭。古代哀悼死者的一种表示);袒裘(谓在君之侧袒出正服、裼衣、皮衣的左袖而露出中衣。是一种违礼不敬之举);袒裼(脱去上衣左袖,露出内衣)

英汉互译

leave uncoveredshield

康熙字典

【申集下】【衣部】

袒·康熙筆画:11·部外筆画:5

《唐韻》徒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蕩旱切,音但。袒裼也。《禮·曲禮》冠母免,勞毋袒。《儀禮·鄕射禮》司射適堂西,袒決遂。《註》袒,左免衣也。《疏》凡事無問吉凶,皆袒左,惟有受袒右。

又《楞嚴經》佛乞食王城,偏袒右肩。

又《釋名》汗衣,或曰鄙袒,或曰羞袒,作之用六尺裁足覆胷背,言羞鄙于袒而衣此耳。

又《廣韻》丈莧切。同綻,衣縫解也。詳字註。

又與襢通。詳襢字註。

據考證:〔《儀禮·鄕射禮》司射適堂,袒決遂。《註》袒,左免衣也。〕謹照原文堂字下增西字。

说文解字
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
【卷八】【衣部】袒

衣縫解也。从衣旦聲。丈莧切
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
衣縫解也。許書無綻字。此卽綻字也。許書但裼字作但。不作袒。今人以袒爲袒裼字。而但袒二篆本義俱廢矣。內則曰。衣裳綻裂。綻或作。鄭曰。綻猶解也。綻尙未解而近於解。故曰猶。俗語引伸爲飽滿?裂之偁。按袒爲衣縫解。故从衣。爲補縫。故从糸。音同而義相因也。从衣。旦聲。丈莧切。十四部。

方言集汇

粤语:taan2

客家话:[宝安腔]tan3[台湾四县腔]tan3[客语拼音字汇]tan3[海陆丰腔]tan3[客英字典]tan3[梅县腔]tan3

English

strip; lay bare; bared; naked

袒字组词
带袒的成语
学习应用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