匐 拼音
注音 ㄈㄨˊ
部首
部外笔画 9画
总笔画 11画
详细解释

基本字义

fú ㄈㄨˊ

◎〔匍〕见“匍”。

宋本廣韻

廣韻目次:入一屋

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部 韻攝 罗马字 国际音标
房六 屋三 入聲 開口三等 biuk bʰĭuk

用手指左右滑动查看全部

廣韻目次:入二十五德

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部 韻攝 罗马字 国际音标
蒲北 德開 入聲 開口一等 bok bʰək

用手指左右滑动查看全部

详细字义

——见“匍匐”(púfú)

康熙字典

【子集下】【勹部】

匐·康熙筆画:11·部外筆画:9

《唐韻》蒲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鼻墨切《正韻》步黑切,音蔔。《說文》伏地也。从勹,畐聲。《詩·大雅》誕實匍匐。《註》兒以手行也。

又盡力奔趨往也。《詩·邶風》凡民有喪,匍匐救之。《箋》盡力也。

又作服。《史記·范雎傳》膝行蒲服。《前漢·霍光傳》扶服叩頭。

又作伏。《前漢·韓信傳》俛出袴下,蒲伏。

又《集韻》步木切,音僕。義同。《集韻》或作

據考證:〔《詩·邶風》匍匐救之。《箋》盡方也。〕謹照原文方改力。

说文解字
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
【卷九】【勹部】匐

伏地也。从勹畐聲。蒲北切
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
伏地也。匐伏曡韵。釋名曰。匍匐,小兒時也。匍猶捕也。藉索可執取之言也。匐,伏也。伏地行也。人雖長,大。及其求事盡力之勤,猶亦稱之。詩曰凡民有,匍匐救之是也。按二篆可,合用,可析言。从勹。畐聲。蒲北切。一部。

方言集汇

粤语:baak6

客家话:[梅县腔]fuk8[台湾四县腔]pet8[客英字典]pet8[宝安腔]pet8[客语拼音字汇]fug5[海陆丰腔]pet8[沙头角腔]piet8

English

fall prostrate; crawl

匐字组词
带匐的成语
学习应用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