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ì ㄧˋ
4、古同“溢”,水漫出来。
廣韻目次:入二十二昔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部 | 韻攝 | 罗马字 | 国际音标 |
益 | 伊昔 | 影 | 昔開 | 入聲 | 陌 | 開口三等 | 清 | 梗 | qjek/iek | ʔĭɛk |
用手指左右滑动查看全部
◎益 yì
〈形〉
(1)有益,有利 [beneficial]。如:益鸟
(2)富裕 [prosperous]
其家必日益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贵当》
(3)骄傲自满 [conceited and self-satisfied]
有貌愿而益,有长若不肖。——《庄子》
◎益 yì
〈副〉
(1)更加 [all the more]
君之疾在肌肤,不治将益深。——《韩非子·喻老》
如水益深,如火益热。——《孟子》
益狎。——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香远益清。——宋·周敦颐《爱莲说》
敌行益还。——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(2)又如:精益求精;益用伤悼(更加悲伤);益复(更加;越发);益发(更加,越发)
(3)渐渐 [gradually;little by little]
益习其怕,又近出前后(习,熟悉,习惯)。——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◎益 yì
〈名〉
(1)任何一种好处或利益 [advandage;profit;benefit]——跟“害”相对
谦得益。——宋·欧阳修《新五代史·伶官传·序》
无益吾事。——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有益于身。——清·刘开《问说》
取善之益。
(2)又如:受益不浅
(3)州名 [Yi prefecture]。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。辖境约当今四川省折多山,云南省怒山、哀牢山以东,甘肃省武都、两当,陕西省秦岭以南,湖北省郧县、保康西北,贵州省除东边以外地区
◎益 yì
〈动〉
(1)(会意。小篆字形。象器皿中有水漫出。从皿,从水。“水”已隶变。本义:“溢”的本字。水漫出)
(2)同本义 [overflow]
益,饶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从水,浮于四,会意。字亦作溢。
(3)引申为水涨
澭水暴益。——《吕氏春秋》
(4)在某些方面增加(如体积、数量、程度等)[increase]
损益,盛衰之始也。——《易·杂卦传》
人或益之,人或损之,胡可得而法?——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有所广益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斟酌损益。
大有所益。——《资治通鉴·汉纪》
(5)又如:增益;延年益寿;益甲(增兵);益兵(增加兵力);益封(增加封邑);益军(益兵);益损(增减;兴革);益算(增加岁数);益赋(增加赋税)
(6)助;补助 [help]
与我齐者,吾不与处,无益我者也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贵当》
(7)扩大,加大 [expand]
民众城小,则益城。——《谷梁传》
beneficialbenefitincreaseincreasinglyprofit
【午集中】【皿部】
益·康熙筆画:10·部外筆画:5
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伊昔切,嬰入聲。饒也,加也。《廣韻》增也,進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滿招損,謙受益。《詩·邶風》政事一益我。《左傳·昭七年》三命茲益共。《禮·曲禮》請益則起。《論語》益者與。《註》疑童子學有進益也。《春秋·繁露》有益者謂之公,無益者謂之私。
又多也。《史記·酷吏傳》上問張湯曰:吾所謂,賈人輒先知之,益居其物。
又盈溢也。《莊子·列禦》有貌愿而益。
又易卦名。《釋文》益,增長之名。
又以弘裕爲義。
又《金史·國語解》益都,次第之通稱。
又《六書正譌》二十四兩爲益,假借別作鎰溢。
又草名。《詩·王風疏》蓷卽茺蔚。一名益母。
又《爾雅·釋草疏》蛇牀,一名思益。
又果名。《博雅》益智,龍眼也。
又州名。古蜀國,漢武帝置益州。《釋名》益,阨也。所在之地險阨也。
又姓。《印藪》漢有益强,益壽。宋有益暢,紹興進士。《六書正譌》益,器滿也。故从水从皿。會意。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五】【皿部】益
饒也。从水皿。皿,益之意也。伊昔切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饒也。食部曰:饒,飽也。凡有餘曰饒。易象傳曰:風雷益。君子以見善則遷,有過則改。从水皿。水皿,此水字今補。益之意也。說會意之恉。伊昔切。十六部。
粤语:jik1
客家话:[陆丰腔]jit8[客语拼音字汇]yid5[台湾四县腔]jit7[梅县腔]jit7jak7[客英字典]jit7[宝安腔]jit7[沙头角腔]jit7[东莞腔]jit7[海陆丰腔]rit7
profit, benefit; advant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