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嘏,字承(礻右),楚州山阳(今江苏省淮阴市)人,约
生于宪宗元和元年(806 )。年轻时四处游历,大和七年预省
试进士下第,留寓长安多年,出入豪门以干功名,其间似曾远
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。后回江东,家于润州(今镇江)。会昌
四年进士及第,一年后东归。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,入仕
为渭南尉。约宣宗大中六、七年(852、853)卒于任上。存诗
二百多首,其中七律、七绝最多且较出色。
事记及诗评七则
嘏尝家于浙西,有美姬,嘏甚溺惑。洎计偕,以其母所阻,
遂不携去。会中元为鹤林之游,浙帅(不知姓名)窥之,遂为
其人奄有。明年,嘏及第,因以一绝箴之曰:“寂寞堂前日又
曛,阳台去作不归云。当时闻说沙吒利,今日青娥属使君。”
浙帅不自安,遣一介归之于嘏。嘏时方出关,途次横水驿,见
兜舁人马甚盛,偶讯其左右,对曰:“浙西尚书差送新及第赵
先辈娘子入京。”姬在舁中亦认嘏,嘏下马揭帘视之,姬抱嘏
恸哭而卒,遂葬于横水之阳。(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》卷一五)
赵嘏《长安秋望》诗云:“残星几点雁横塞,长笛一声人
倚楼。”当时人诵咏之,以为佳作,遂有“赵倚楼”之目。又
有《长安月夜与友人话归故山》诗云:“杨柳风多潮未落,蒹
葭霜在雁初飞。”亦不减“倚楼”之句。至于《献李仆射》诗
云:“新诺似山无力负,旧恩如水满身流。”则谬矣。
(宋·葛立方《韵语阳秋》卷四)
嘏字承(礻右),山阳人,会昌二年郑言榜进士。大中中,
仕为渭南尉。一时名士大夫极称道之。卑宦颇不如意。宣宗雅
知其名,因问宰相:“赵嘏诗人,曾为好官否?可取其诗进来。”
读其诗,首题秦诗云:“徒知六国随斤斧,莫有群儒定是非。”
上不悦,事寝。嘏尝早秋赋诗曰:“残星数点雁横塞,长笛一
声人倚楼。”杜牧之呼为“赵倚楼”,赏叹之也。又初有诗,
落句云:“早晚粗酬身事了,水边归去一闲人。”仕途屹兀,
岂其谶也?嘏豪迈爽达,多陪接卿相,出入馆阁,如亲属。然
能以书生,令远近知重。所谓“一日名动京师,三日传满天下”,
有自来矣。命沾仙尉,追踪梅市,亦不恶耳。先嘏家浙西,有
美姬溺爱,及计偕,留侍母。会中元游鹤林寺,浙帅窥见悦之,
夺归。明年嘏及第,自伤赋诗曰:“寂寞堂前日又曛,阳台去
作不归云。当时闻说沙吒利,今日青娥属使君。”帅闻之,殊
惨惨,遣介送姬入长安。时嘏方出关,途次横水驿,于马上相
遇,姬因抱嘏痛哭,信宿而卒,遂葬于横水之阳。嘏思慕不已,
临终目有所见,时方四十余。今有《渭南集》;及编年诗二卷,
悉取十三代史事迹,自始生至百岁,岁赋一首、二首,总得一
百一十章,今并行于世。(元·辛文房《唐才子传》卷七)
赵嘏“一千里色中秋月,十万军声半夜潮”,唐人称壮而
苏以为寒俭。杨蟠“八十丈虹晴卧影,一千顷玉碧无瑕”,宋
人推壮而欧以为粗豪。二公虽此道未彻,此等议论自具眼。然
粗豪易见,寒俭难知,学者细思之。(明·胡应麟《诗薮·内
编》卷五)
赵渭南嘏才笔欲横,故五字即窘,而七字能拓。蘸毫浓,
揭响满,为稳于牧之,厚于用晦(许浑)。若加以清英,砭其
肥痴,取冠晚调不难矣。为惜“倚楼”只句摘赏,掩其平生。
(明·胡震亨《唐音癸签》卷八)
嘏颇有诗名,不拘小节。饮中赠歌者曰:“倚风无处过梁
尘、雅乐清歌日日新。来值汉廷花欲尽,一声留得万家春。”
后因酒失悔过,以诗上歙州府曰:“叶覆清溪艳艳红,路横秋
色马嘶凤。犹携一(木盍)郡斋酒,倾对青山忆谢公。”
(清·孙涛《全唐诗话续编》卷上)
许丁卯(浑)五律,在杜牧之下,温岐之上。固知此事不
尽关涂泽也。七律亦较温清迥矣。赵嘏五七律,亦皆清迥,许
之匹也。(清·翁方纲《石洲诗话》卷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