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势不两立
成语拼音:shì bù liǎng lì
成语解释:两立:并存。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。比喻矛盾不可调和。
成语出处: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楚策一》:“楚强则秦弱,楚弱则秦强,此其势不两立。”
成语繁体:勢不兩立
成语简拼:SBLL
成语注音:ㄕㄧˋ ㄅㄨˋ ㄌㄧㄤˇ ㄌㄧˋ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用法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人与事物。
成语结构:主谓成语
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正音:不,不能读作“bú”。
成语辨形:两,不能写作“二”。
成语辨析:见“不共戴天”(87页)。
成语例子:这饮马川贼人这等可恶!几番来搅扰,与他势不两立!(清 陈忱《水浒后传》第二十回)
英语翻译:be irreconcilable with
日语翻译:両立(りょうりつ)できない
俄语翻译:непримиримый антагонизм
其他翻译:<德>unversǒhnlich<法>il est impossible que les deux coexistent
成语谜语:千姿百态相对立
成语故事:东汉末年,曹操率数十万大军进攻孙权和刘备。孙权召集大臣商讨对策,张昭等主张投降,而周瑜认为要联合刘备,利用曹军不能打持久战的特点抗击曹军。孙权采纳了周瑜的建议,挥剑砍断案桌并发誓说要与曹操势不两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