席地而坐

席地而坐的解释

成语:席地而坐

成语拼音:xí dì ér zuò

成语解释:席:坐席。原指把坐席铺在地上坐。现多指坐在地面上。

成语出处:《旧五代史 李茂贞传》:“但御军整众,都无纪律,当食造庖厨,往往席地而坐。”

成语繁体:蓆地而坐

成语简拼:XDEZ

成语注音:ㄒㄧˊ ㄉㄧˋ ㄦˊ ㄗㄨㄛˋ
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
成语用法:偏正式;作谓语;指随便的场面。

成语结构:偏正成语

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

成语正音:坐,不能读作“zhuò”。

成语辨形:坐,不能写作“座”。

近义词:起步当车

成语例子:(1)战士们席地而坐,谈笑风生。(2)在营火晚会上,大家席地而坐,又说又笑,欣赏着精彩的文艺节目。

英语翻译:sit on the ground

成语故事唐朝时期,李茂贞因战功卓著,官运亨通。他恃功自傲,拥重兵干涉朝政,昭宗皇帝即位后,就出兵讨伐他而失败。后来李茂贞几次造反未成功,元气大伤。他的军士自由散漫惯了,经常是席地而坐,开怀畅饮,大呼小叫,只好自生自灭

成语接龙
相关成语
学习应用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