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目瞪口呆
成语拼音:mù dèng kǒu dāi
成语解释:瞪:睁大眼睛直视;呆:发愣。眼睛大睁;眼珠发直;张嘴说不出话来。形容因恐惧而失神发愣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元 无名氏《赚蒯通》第一折:“吓得项王目瞪口呆,动弹不得。”
成语繁体:目瞪口獃
成语简拼:MDKD
成语注音:ㄇㄨˋ ㄉㄥˋ ㄎㄡˇ ㄉㄞ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;形容吃惊的神态。
成语结构:联合成语
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正音:呆,不能读作“ái”。
成语辨析:见“瞠目结舌”(148页)。
近义词:瞠目结舌
反义词:从容不迫
成语例子:弟弟看着被打碎的花瓶,吓得目瞪口呆。
英语翻译:Eyes and mouth are fixed.
日语翻译:あいた口がふさがらない,あっけにとられる,ぼうぜんとする
俄语翻译:остолбенеть с разинутым ртом
其他翻译:<德>vor Schreck oder Angst sprachlos sein
成语谜语:眼前有景道不得
成语故事:西汉初年,韩信被封为齐王,丞相萧何担心韩信兵权太大,就找樊哙共商计策。樊哙自鸣得意,连夸自己是如何斗败项羽,吓得他目瞪口呆,从而保住主公。面对这淮阴一饿夫且手无缚鸡之力的韩信,只须叫一两个人就可以把他一刀两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