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道一
原名吉唐,字炳生,号锄非,又号培雄。衡山人。早年就读于湘潭美国教会学校。1904年(光绪三十年)在长沙参加华兴会,联络会党准备起义。不久留学日本,人东京清华学校(一说为正则英语学校)。留日期间,曾和秋趋等秘密组成革命团体“十人会”,又参与冯自由等在横宾所组的“三点会”(或称洪门天地会),任“草鞋”(即将军)。1905年七月,同盟会成立,他宣誓人盟,并担任书记、干事等职。1906年秋回国,与蔡绍南等领导发动萍浏醴起义,他在长沙谋催促新军与防营响应时,被清廷逮捕、壮烈牺牲。著有《衡山正气集》。
刘道一先祖刘汉宗迁居湘潭县白石铺杨柳冲。父方山尧为湘军营勇时,因仗义释入被俘的太平军总制林迪荣,为避祸,改名鹏远,徒匿至县花萼乡八斗冲定居,后在湘潭县衙充刑房差役。幼年入私塾读《孟子》,能琅琅成诵,性格开朗,能言善辩,锋芒毕露。后入县城益智学堂学习,受革命潮流和兄长刘揆一的影响,思想激进。读《汉书·朱虚侯传》时,对“非其种者,锄而去之”这句话非常欣赏,便自号“锄非”。后入长沙修业学校。清光绪三十年(1904),黄兴、刘揆一等在在长沙组织起革命团体华兴会,他于先年参予筹备,加入,并参加长沙起义的准备活动。二月,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留日官费生。东渡后,入东京清华学校学习,与秋瑾、黄人漳等 10人参加以反抗清朝、光复中华为宗旨的“十人团”。后他与秋瑾等参加冯自由等在横滨组织的洪门天地会,任“草鞋”(将军)。光绪三十一年八月,1905年8月,同盟会在东京成立,被推任书记、干事等职,办理对外交涉事务,黄兴说他是“将来外交绝好人物”。1906年,与蔡绍南、彭邦栋等人受黄兴委派,回湖南“运动新军,重振会党”,准备武装起义。抵达长沙后,与蔡少南约集革命同志数十人,密议于水陆洲船中,商议起义计划。会后,留在长沙掌握起义全局,并负责与同盟会东京本部及各方面联络。根据水陆洲会议原定计划,拟在阴历年底清吏封印时举事。同年12月4日,蔡绍南、龚春台等领导的萍、浏、醴起义提前爆发。其时他正在长沙运动新军,听到举事的消息后,日夜加紧准备,以便起义队伍攻取长沙时,新军及防营能开城响应。他先在长沙筹划,随后又往衡山进行联络。不幸在由衡阳返回长沙途中,遭逮捕,解送臬司督同长沙府审讯。面对酷吏的严刑拷问,他坚贞不屈。同年12月31日,被害于长沙浏阳门外。他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,也是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。著有《衡山正气集》。
刘道一是中国同盟会会员为革命捐躯的第一人,孙中山和黄兴有挽诗曰:
孙文
半壁东南三楚雄,刘郎死去霸图空。
尚余遗孽艰难甚,涯与斯人慷慨同。
塞上秋风悲战马,神州落日泣哀鸿。
几时痛饮黄龙酒,横枕江流一奠公。
黄兴
英雄无命哭刘郎,惨淡中原侠骨香。
我未吞胡恢汉业,君先悬首看吴荒。
啾啾赤子天何意,猎猎黄旗已有光。
眼底人才思国士,万方多难立苍茫。
1912年3月,南京临时政府追认他为烈士,遗体迁葬于长沙岳麓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