嘲顽石幻相

《嘲顽石幻相》

诗人 曹雪芹朝代 清代体裁

《嘲顽石幻相》

女娲炼石已荒唐,又向荒唐演大荒。
失去幽灵真境界,幻来亲就臭皮囊。
好知运败金无彩,堪叹时乖玉不光。
白骨如山忘姓氏,无非公子与红妆。

《嘲顽石幻相》作品评述

[评介]曹雪芹笔下的“顽石”,是含有深意的,《红楼梦》原名《石头记》,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,而且曲折地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。这块“顽石”,原是妇女娲氏补天之时所炼成,后来剩下未用的,弃在大荒山青埂峰下。因为“无才补天”,便“幻形入世”。“顽石幻相”表面指的是“通灵宝玉”,实际指的是贾宝玉。“女娲炼石已荒唐,又向荒唐演大荒”,女娲炼石补天的事情都是荒唐的,更何况这块“无才补天”的“顽石”,又能有什么作为呢?封建社会这个“天”,已经残破不堪,是无法再“补”了。“失去本来真面目,幻来新就臭皮囊”。这块顽石已经失去了它“补天”的真面目,贾宝玉已经成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叛逆者,靠他来“补天”,更是荒唐不可能的事情。这个封建社会已到了末日,氯数衰败,时运不济,所谓“金玉良缘”只能破产,这是无法挽回的历史规律。在这样的环境中,“公子与红妆”又能有什么好的下场呢?结局只能是“白骨如山”,一切皆空。这样的结局,一方面无情地反映了封建末世的社会现实;另一方面也明显地流露出了作者因找不到出路,而产生的悲观厌世的思想情绪。

《嘲顽石幻相》作品出处

《红楼梦》第八回

学习应用类